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PPT紅色大氣以人民為中心基層治理黨課課件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
序言時常有人提問:什么是“楓橋經驗”?如何準確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以及黨中央、國務院若干重要文件中關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表述,可以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概括為以下五大方面。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第一部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賦予了“楓橋經驗”本質特征,賦予了 “楓橋經驗”歷史內涵、時代內涵。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楓橋經驗”的靈魂所系、本質所在,生命力所依。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需求也發(fā)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相應地,治理的主體、治理的方式也在發(fā)生轉變,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始終是“楓橋經驗”不變的初心。?
第一部分“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chuàng)新,核心是人”“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拜人民為師?!边@些論述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理念的精辟闡釋。?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第一部分第二,社會治理依靠人民人民是社會治理的主體,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力量。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社會治理的根本原則。在黨的領導下,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性和民主自治能力,讓人民群眾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社會治理,是人民民主的突出特征和顯著優(yōu)勢。社會治理必須緊緊依靠群眾, 不斷塑造和培養(yǎng)社會治理尤其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社會治理全部活動之中,挖掘群眾當中蘊藏的社會治理智慧和能量,把更多社會治理資源和力量交給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基層組織去做,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治理能力。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自治力量,鼓勵和支持市民、 村民及各行業(yè)、各組織開展多元合作和協同共治,共同應對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第一部分第三,社會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社會治理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社會治理的成果必然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檢驗。人民群眾是一切社會治理活動的感受者和評判者,社會治理成效如何,最根本的取決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如何,取決于人民是否得到了真實惠、真利益、真滿足。社會治理成果要最大可能實現全面覆蓋,讓最廣大的群眾受益、在最長的時期有效、往最精細的地方發(fā)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正是要實現社會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時,人民群眾 共享社會治理成果,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以人民群眾滿意度為指標的評估、論證,及時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及時調整社會治理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質量和效果,讓人民在社會治理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第一部分社會治理應著眼于解決人民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突出問題社會治理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 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把社會治理實踐切實轉化成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實踐。當前,社會領域的突出問題有四個: 一是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問題 二 是環(huán)境整治和生態(tài)文明問題 三是少數群眾生活困難和生存危機問題 四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質量不高、分享不均問題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第一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制度、嚴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責任制度、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正是抓住了社會治理的要害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科學的制度創(chuàng)新,離不開高效的治理能力,更離不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合力。必須把制度、實踐統一到“人”上來,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 的深意所在。?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政治本質?
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真經”
第二部分“楓橋經驗”誕生之初就是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的經驗。一是群眾是怎樣懂得這樣做的 二是依靠群眾辦事是個好辦法。這兩點道出了群眾工作的精髓,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喚起群眾的自覺,激發(fā)群眾的力量,才能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實現長治久安。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真經”
第二部分在對紀念毛澤東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大會作出的重要批示中,他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 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 “楓橋經驗”堅持好、發(fā)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縱觀“楓橋經驗”近60年的發(fā)展歷程,盡管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抓源頭、抓苗頭、抓基礎,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實現一方的和諧平安。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真經”
第二部分群眾路線是“楓橋經驗”的本質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是“楓橋” 創(chuàng)造的基層治理經驗。再如 2019 年 6 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 《關于加強和改進鄉(xiāng)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第十三條規(guī)定:“堅持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決定指出:“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guī)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真經”
共建共治共享一體化,是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2015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調研時指出共建共治共享一體化,是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明確提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其中“全民共建共享”為 “共建共治共享”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從此,“共建共治共享”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發(fā)展方向和基本格局,其中共建是基礎,共治是關鍵,共享是目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 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共建共治共享一體化,是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表明社會治理共同體首先是實踐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價值共同體,人人享有則表明這一共同體還是利益共同體、權利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與共建共治共享邏輯一致,人人有責是本質、人人盡責是前提、人人享有是結果。共建共治必然指向共享,評價社會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就是共同體成員能否公平合理地分享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成果。?共建共治共享一體化,是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基本原理?
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四部分“三治融合”就是在社會治理實踐中形成、 在社會治理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被實踐充分證明是科學有效的善治方式。可以說,“三治融合” 而形成的善治是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從實踐來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楓橋人民創(chuàng)造的經驗,是在嘉興和浙江發(fā)展了的經驗,如今也是社會善治的中國經驗。由此,“三治融合”(“三治結合”) 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寫進了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寫進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而且對“三治”的浙江解讀即“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這三句話還寫進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 《關于加強和改進鄉(xiāng)村治理的指導意見》 之中。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四部分“三治融合”從一種基層經驗表達, 上升為黨和國家的制度表達,并不是偶然的或強制性的,而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把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定位為黨組織領導的治理體系,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領導,有利于更好更全面發(fā)揮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使黨的領導與基層民主自治相統一,使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通過政治、組織、機制、能力等各方面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治理。?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制度創(chuàng)新
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第五部分一是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是一種高級的、 文明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先秦思想家便已提出“和美”“和和美美”的生活理念,如孔子所言“禮之用,和為貴”“合群濟眾”、和衷共濟、和平共處、善解能容、矛盾和解、和睦等,如墨子所言“兼相愛”“愛無差等”,也如孟子所言“天時、地利、人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也是一種以財富泉水般涌現、社會公平正義和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表征的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己任, 向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著。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第五部分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們黨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出發(fā),明確提出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 國家長治久安?!秉h的十九大報告號召全黨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在這里,“和諧” 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五大“定義”之一,十九大報告還把“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階段性目標之一。?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第五部分二是建設平安中國 建設“平安中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治理的又一目標定位。2013 年 1 月,習近平總書記為做好新形勢下政法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國政法機關“順應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過硬隊伍建設”“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順利推進”。2015 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綜治戰(zhàn)線“主動適應新形勢,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多方參與、合作共享、風險共擔,堅持科技引領、法治保障、文化支撐,創(chuàng)新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推進公共安全工作精細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斷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類風險,努力建設平安中國”。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第五部分2016年,習近 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繼續(xù)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指出:“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平安中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為社會治理工作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明確了價值目標和工作導向。?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第五部分平安、和諧是新時代“楓橋經驗” 的根本價值?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
工圖網提供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PPT紅色大氣以人民為中心基層治理黨課課件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PPT紅色大氣以人民為中心基層治理黨課課件 Array
- 價格 會員免費
- 編號 12260335
- 大小 11.2 MB
- 頁數 共28頁
202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課ppt20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ppt課件202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黨課ppt2021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ppt課件20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讀本課件ppt2021以人民為中心黨課講稿ppt202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黨建工作ppt2022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進共同富裕ppT2022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說課ppt2022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對照檢查ppt20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教學ppt2023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ppt20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研討發(fā)言材料ppt2023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ppt模板2023新時代楓橋經驗ppt2023堅持人民為中心黨課ppt
